續昨天的食人魚事件

比起某政府在野外放養牛蛙這種行為,食人魚也只能算小咖吧

遇到冬天就會冷死的物種  如何成為強勢的外來種?

不是鼓勵野放,但真正會破壞環境的物種  通常有以下特徵

1.能適應台灣一年四季的氣候

2.沒有天敵

3.能夠快速壯大族群

4.獵食技巧高超或食性廣泛

 

 

舉例來說:琵琶鼠(垃圾魚) 筍殼魚  紅尾鴨嘴  魚虎 福壽螺 吳郭魚 巴西烏龜

甚至是屏東的鱷魚(已經出現在台灣繁殖的後代)

以上這些怪物級的外來種  才比較需要擔心

食人魚的行為只是被電影誇大了而已.....

其實只有單隻的時候

他們是很弱小的

網路上有影片  把手放進裝了食人魚的水桶裡面

食人魚根本不敢去咬

 

 

而且食人魚其實算是價位稍高的觀賞魚

一般飼養的族群也都是玩家級的

通常亂放養的最大宗是

1.宗教團體亂買魚亂放生  淡水魚丟海水之類的事情經常發生

更不用說買鳥亂放造成族群分部改變的問題 

2.水族新手

因為不了解魚的特性  買了出問題

所以拿去野放 

 

真正玩家在玩的魚以及有點價位的魚應該很難出現在野外吧

不然為何大湖公園裡面的都是琵琶鼠(20元)不是皇冠豹(X00)

或是L046 333(X000)等物種

為什麼沒有看過水裡有一大堆紅龍(X0000)只有看到非洲慈鯛(10)

用價位來表示   應該就很清楚了吧

 

當然不能否認可能有的人就是喜歡丟一些高價魚到野外

但  一個族群要壯大

是需要一個基礎的生物量的

否則也是無法成為一個野外族群的~

 

所以大家不用怕會被食人魚咬到腳

記者說目前野外發現的那些食人魚

通通都是紅銀板跟黑銀板的幼魚

那些傢伙愛吃植物甚過肉類

在亞馬遜是當地人用整顆柑橘穿魚鉤釣起來吃的食用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漢寶哥水族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