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網路出現以來

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非常多

但同時衍生出的商機或是詐騙也隨之而來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雲端魚場的營運型態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水族市場的結構

 

魚場→盤商→水族館→消費者

上圖是一個最常見的型態

以一般人比較常接觸的比喻大概就是

農民→果菜批發市場→水果攤→你媽...

養豬戶→豬肉批發市場→市場肉販→你媽...

漁民→海鮮批發市場→市場魚販→你媽....

 

這樣的比喻應該很淺顯了

 

 

所謂的魚場  就是負責繁殖觀賞魚的

通常每一個魚場  蝦場  他們都是做某幾種特定的  固定的魚種

不會全都包  也避免大家同質性過高 惡性競爭

舉例來說  慈鯛繁殖場  就是繁殖各類慈鯛  

再細分一點 就是有的魚場  專門做馬湖  有的專做維多利亞等等

所以  魚場的角色  就是想辦法生出一堆魚來

就像  瓜農  他專種瓜  

果農  專種果之類

 

那麼以價錢來看好了

每一層  交給下一層  一定都要讓價錢抬高  

除了要賺利潤以外  還要把折損成本算入   不然如何生存呢?

所以  才會有產地收購價  還有批發價  然後是零售價

我想這點大家一定都可以接受

因為  這就是一個商業的過程

不管你是買電視 買電腦  買衣服  都是這樣的消費型態

 

 

談完了魚場  來了解一下盤商

所謂的盤商呢  就是負責去把各家魚場的魚   進貨過來

並且集貨在某一個地方

讓水族館 或是水族工作室業者能夠去挑魚

所以盤商這邊  基本上  只做買賣  不做繁殖了

他的量要夠大   才能供應底下的水族館

 

至於水族館  工作室  消費者  這端   應該不用我多說

想必各位都很熟悉了

 

 

 

那甚麼是雲端魚場呢

簡單的說  就是一個  買空賣空的人

他自己本身根本不養魚

 

一般常見的話術就是  

每周X統一出貨

每周X前收單

等等之類的

 

 

他們的腳色會位在以下這個順序中

魚場→雲端魚場→消費者

看似直接把產地跟消費者做了連結

所以  他可以拿到最低的價錢  然後用比水族館稍微低的價錢賣給消費者

這樣看好了

假設以下為某種魚隻的販售過程

 

魚場出貨給盤商10塊錢→盤商給水族館20塊錢→水族館給消費者30塊錢

所以消費者  大概能用30塊買到這條魚

 

那麼  來看看雲端魚場的做法

魚場出貨給雲端魚場10塊→雲端魚場出貨給消費者25塊

這樣可以看出兩者利潤上的差距了吧

 

所以這樣的雲端魚場   價格上  絕對優於水族館

以摔價競爭的方式   在加上國人消費習慣  喜歡撿便宜

確實是有利可圖的

 

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   似乎很划算  可以買到便宜貨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這篇

看完後  我們可以了解

魚場出來的魚可能真的會比較難養一點

 

再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

傳統的魚場 盤商 水族館 消費者模式

他每一層都有時間調養一下魚隻  該下藥會下藥  該死的會死

所以相對的  到消費者手中是比較穩的魚

 

那麼  雲端魚場這買空賣空的行為呢?

假設  他周一前收單並交給魚場出貨

周二時魚場寄魚到他那(周一寄出 周二到)

接著他在重新填寫寄貨單 一包一包原封不動  再轉寄給消費者(周二寄出 周三到)

消費者周三收到

那麼  這中間魚可是泡在污染的水裡兩天多了

除了本身的飼養  需要調養以外

因為泡在髒水中造成臟器壞死   之後幾天的突然暴斃率  可是相當高的

 

但因為   魚場本身的魚是養在露天

有太陽光 又有藻水   所以體色鮮艷美麗又健壯

收到當下除非明顯外傷

不然根本很難確定會不會死掉

一隻看似健壯的個體  可能養個兩天就突然暴斃

 

這就是  雲端魚場的魚  可能會難養的地方

 

再來就是  魚的體型與健康度

通常  每一層出貨都會有一個差不多的大小標是

例如3-4CM

但是  魚場出來的時候   每一隻魚成長速度不同

大小差距本來就會有的

到盤商那  也許會幫忙分過一次

到水族館那  又會再分過一次

所以  要買多大  多小   都是消費者可以選擇的

 

而直接跟雲端魚場購買的下場

通常都是   買到比較小的尺寸....

 

所以   還是建議  大家找信任的店家或是工作室吧~

(離題一下~例如 漢寶哥的工作室 就可以幫您挑魚抓魚叼魚  各種魚都可以找)

 

而當這樣的魚場太多  搞爛整個市場的時候

要找水族館就困難囉  因為會倒光光~哈哈

 

 

以上  提供給各位  消費者  作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漢寶哥水族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