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哥最近突破百萬部落客 覺得自己要有一點突破 所以想寫些文章來打自己臉
然後分享一些自己失敗的經歷
養水晶蝦過了一些日子了
不過最近發現一些狀況不是很容易解決 就拿他當第一篇吧
問題竟然出在自己最有自信的''菌''
而且是使用我養魚過程中最信任的產品 友浚水族 開缸達人
因為養魚的過程中
我們會太過於注重菌的''分解力''
而過度追求立即性的分解有機汙染源
用來處理死魚 死蝦 飼料殘餌 糞便的問題
而這支菌 剛好就是分解力極致的前段菌種
這次使用的結果發現
蝦殼的顏色會退掉
雖不會死蝦,但是蝦殼似乎會變薄
推測原因有
1.菌將環境中的礦物質分解導致蝦子無法獲取所需要的營養去堆積在殼上
2.蝦殼被過強的菌給分解吃掉
會這樣推測是因為
養菌過的水質經過測試
TDS 36-40 GH 1 這兩者都處在極低的狀態
需要加入大量的SMW、赫根 水質調節劑 提升礦物質
而要達到標準 所要添加的量還會比建議用量更大上一些
以數字上來解析
可以發現TDS 導電度越低的水質
理論上代表裡面的東西越少 像是RO水就會很低
有可能因為都被菌吃光了 因此水質的狀態變得極為''乾淨''
以養魚來說 這樣的水質是非常好的 乾淨卻又不會到RO那樣讓魚產生滲透壓的問題
但這樣的水質卻恰好有違養蝦的水質 需要有點東西又不能太髒的原則
至於蝦殼到底有沒有被吃的部分
找過一些文獻,某些土壤中的Bacillus是會分泌幾丁質酵素
如Bacillus licheniformis,就有可能會吃掉蝦殼
漢寶哥就只是推測了 因為肉眼看起來似乎是變薄 沒有更進一步的儀器佐證
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期刊文獻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370717
關於地衣芽孢桿菌的一些資料
不過結論是 目前尚不能確定到底是那些原因就是 一切都是推測
可以確定的是 這支對的產品
被漢寶哥放到不對的地方了
這個地方必須要檢討
不能一套打天下 對漢寶哥其實也是個不小的衝擊跟警惕